肝豆状核变性

发布时间: 2025-08-09

基本介绍

肝豆状核变性,又称威尔逊病,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,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、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,对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。多发于青少年,男性比女性稍多,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,同时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。

症状

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通常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。它的一个典型特征是Kayser-Fleischer环 - 眼角膜周围生锈的棕色环,只能通过眼科检查才能看到。其他症状根据损伤是否发生在肝脏,血液,中枢神经系统,泌尿系统或肌肉骨骼系统而有所不同。

10岁及以上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症状。在肝豆状核变性病中,铜通常积聚在肝脏和大脑中。这就是为什么症状主要是肝脏疾病和神经问题。

肝病的症状

  • 疲劳
  • 黄色皮肤(黄疸)或黄色的白色眼睛
  • 腹部扩大
  • 吐血

神经问题的症状

  • 混乱
  • 情绪或行为改变,如抑郁,焦虑和精神病
  • 运动缓慢或减少
  • 言语不清
  • 手抖
  • 行为迟钝
  • 学业成绩恶化

病因

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如果父母有这个基因的一个副本,他们就是这种疾病的携带者。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携带这种基因。一个孩子需要出生时有两个基因拷贝才能发病。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该致病基因,那么他们的孩子有25%的可能患有这种疾病。

在特殊情况下,孩子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患上该疾病。在儿童中,很少在四岁之前诊断出来,婴幼儿很少出现任何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