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很久很久以前,在贵州的大山里,住着一对苗族兄弟。
哥哥叫巴卡,弟弟叫巴母。哥哥十九岁,弟弟十六岁,两人没有爸爸妈妈,但手拉手,心连心,日子过得像小花一样美!
每天——
哥哥上山砍柴,咔嚓咔嚓,柴火堆成小山! 弟弟下河捞鱼,扑通扑通,小鱼小虾蹦蹦跳!
卖了柴,买盐买油; 卖了鱼,换米换布。 日子像小溪,哗啦啦,甜又顺!
巴卡哥哥呀,最爱做小管子吹着玩! 他用竹子做管,芦叶当哨, 一吹——嘟呜~嘟呜~, 像小鸟唱歌,像风儿跳舞!
他做了好多管子, 长短不同,声音不同, 放在青石板上,像一排小士兵!
有一天,他灵机一动: “要是把它们都连在一起,会怎样?” 他找来空心的泡桐木, 钻上小洞洞, 把芦管插进去, 一吹——呜啦啦!叮咚咚!
哇!好多声音一起响, 像春天的小河在唱歌! 巴卡做了一把金芦笙, 一吹,花儿点头, 一吹,鸟儿飞来, 连天上的云朵也停下来听!
可是呀,山洞里住着一只大虎猫, 它凶巴巴,馋兮兮, 听见芦笙声,眼睛直发光: “我要巴卡,天天为我吹!”
它摇身一变,变成胖阿姨, 呼噜呼噜翻墙进屋, 看见干鱼,吧唧吧唧吃个光!
巴卡和巴母回家,大喊: “你是谁?偷吃我的鱼!” 胖阿姨咧嘴一笑: “我不仅吃鱼, 我还要带你走,做我的人!” 说完,一把抓起巴卡, 嗖——往山上跑!
巴母急得直跳脚, 追呀追,拉呀拉, 可虎猫力气大, 呼哧呼哧跑得快!
突然!巴母看见—— 胖阿姨的裙子下, 摇呀摇,晃呀晃,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! “哎呀!是虎猫变的!”
巴母飞快跑, 敲锣喊:“快来呀! 救哥哥!救巴卡!”
大家拿起弓箭, 扛起长矛,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, 穿过一片又一片林, 找呀找,找呀找, 从十月找到冬月。
直到冬月的第一个亥日, 山顶上,一只干兰鸟飞来, 格咧咧!结结巴都! (意思是:在草蓬里!)
大家顺着声音找, 在大芭芽草后面, 发现一个黑黑的山洞! 虎猫正守着巴卡!
“放箭!” 嗖嗖嗖!箭如飞雨, 虎猫“嗷呜”一声倒下了!
巴卡得救啦! 他拿起金芦笙, 呜啦啦!叮咚咚! 吹起最欢快的歌!
大家手拉手, 围成大圆圈, 跳呀跳,笑呀笑, 脚踩大地,心飞上天!
从那天起, 每年冬月的第一个亥日, 苗家的哥哥姐姐们, 都来到下羊场, 吹芦笙,唱山歌, 手拉手,跳起舞!
这舞,叫“跳月”, 也叫“找哥哥”, 是庆祝团圆,是寻找朋友, 是金芦笙带来的快乐节!
嘟呜~嘟呜~ 呜啦啦!叮咚咚! 你听见了吗? 那快乐的芦笙声, 还在大山里, 一年一年, 永远不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