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字断案
这是很久很久以前,清朝乾隆十七年的事啦!
一大早,一个三十多岁的叔叔冲进广西苍梧县的衙门,咚地一声跪下,手里还拿着一张纸。
县令李文正一拍惊堂木:‘哎哟喂!你告谁呀?慢慢说~’
这个叔叔叫余阿吕,哭哭啼啼地说:‘大人,我爹从前借给邱以诚三百两银子,有借契为证!可他现在不认账,还骂我!请您主持公道!’
李县令问:‘都三十二年前的事了,为啥现在才来告呀?’
余阿吕说:‘我小时候不知道这事嘛。后来我爹去世了,我家生意赔了钱,我妈才翻出这张借契,让我去要债。’
李县令点点头,让人把借契拿来看看,还把米店老板邱以诚传了过来。
邱以诚五十多岁,一进来就跪下:‘冤枉啊大人!我从来没借过他家的钱!’
余阿吕在旁边大叫:‘你赖账!’
邱以诚也急了:‘你骗人!’
这下李县令犯难了:到底谁在说谎呢?
于是他说:‘你们先回去,容我想想。’
回到后堂,李县令拿起那张借契,左看看右看看,还拿出《康熙字典》查呀查。
突然他一拍大腿:‘哈哈,我明白了!这借契是假的!’
第二天升堂,李县令对余阿吕大声喝道:‘大胆刁民!你伪造证据,快快招来!’
余阿吕说:‘我有借契,怎么是假的?’
李县令冷笑一声:‘你看,借契上写着“邱以诚”。可是在康熙五十九年,还没有“邱”这个姓哦!那时候,“丘”才是正确的写法。
因为后来雍正皇帝很尊敬孔子,为了避讳孔子的姓,才把“丘”改成“邱”。
所以如果这张借契是真的,应该写的是“丘以诚”,不是“邱以诚”。
你说,这不是假的,是什么?’
余阿吕一听,脸都绿了,说不出话来。
李县令又问他是谁帮他做的假借契。
余阿吕不肯说,结果被打了屁股板子,终于招供啦!
原来,余阿吕从小不爱干活,长大以后吃喝嫖赌,啥都不会做,最后家里都没钱了。
他去找邱以诚借钱,邱以诚看他不争气,就不肯借。
余阿吕生气极了,就想出了坏主意。
他找了个会写字的朋友朱阿良,一起伪造了一张借契,想骗三百两银子。
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,被李县令一眼识破啦!
李县令把两个人都关了起来,准备惩罚他们。
米店老板邱以诚感激地说:‘谢谢大人明察秋毫!’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啦~
小朋友记住了吗?
做人要诚实,不要耍小聪明喔~